图: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考古探索中心为孩子们解开考古的神秘面纱。/受访者供图
“爸爸快看,我挖到了什么?”“这叫唐三彩,当年唐朝人最常用的器物。”随着5月18日“国际博物馆日”的临近,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连日来热闹非凡,在一片片“探方”中,许多家庭一起上阵,定位、松土、扫尘、取物,一件一件“大唐遗宝”随即出土。据悉,为了进一步让文物走出博物馆,今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特别推出“发现博物馆力量.小小文物修复家”活动,通过沉浸式模拟考古、文物修复等,让文物真正“活”起来。
大公报记者 李阳波
虽然早已通过书籍和课堂上老师的讲解,对大明宫耳熟能详,但第一次真正站到这片遗址上,来自陕西铜川的小学生李莘宇,还是被眼前复原的大明宫丹凤门所深深震撼。“只有亲眼看到、亲手摸到、亲自体验了,脑海中的画面才清晰了。”
李莘宇的爸爸是资深的历史迷,从上大学起便参观了陕西大部分的博物馆,“那天看到大明宫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,我便赶紧给孩子报了名。”李莘宇的爸爸告诉大公报,孩子也特别喜欢历史和考古“我希望他能将书本和实际相结合去学习历史,除了书本的知识,现场体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课。”
激发孩子探索精神
自2010年建成开园以来,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因为集“文化遗产保护”和“文化成果全民共享”于一体,而成为中国大遗址保护的典范。“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新鲜、新奇。”在高科技的加持下,李莘宇仿佛进入到一个虚拟的“考古世界”。
孩子们的兴奋也似乎感染到了所有在场的家长。“这里就像一个时光隧道,让人仿佛置身于大唐的风云变幻之中。”在和孩子一起体验了整个展厅之后,李莘宇的爸爸表示,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,不仅让孩子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历史和考古知识,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精神。
小心翼翼进入考古探方,带上小手套,拿起洛阳铲,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,孩子们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。或许是因为第一次“发掘”,在测量定位之后,李莘宇迟迟不敢下铲,紧张的情绪让他有点不知所措。“儿子,放松,你要知道,你的面前是一件有着千年历史的文物,你手抖一下,都可能损坏文物。”看着满头大汗的儿子,李莘宇的爸爸不停的给孩子打气。
考古专家变修复师
对于考古工作而言,文物出土只是第一步,其后的修复和发掘一样重要。戴上手套、拿起小刷子、排序、拼图,刚刚大功告成的“考古专家”瞬间又变身为拯救文物的修复师,开启了一场拯救文物大作战。孩子们通过分析挖掘出的古文物残片,学习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方法,亲自动手体验,慢慢修复,细心黏合,将一块块历史的碎片重新拼接,再现文物千年风采。
相关内容
上一篇:荣耀3注册:直播|北京市召开第336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
下一篇:荣耀3:?“吉祥鸟”大型民用直升机首飞成功